期刊简介
本刊为解剖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细胞学等方面的论著,刊登研究简报、国内外形态学最新进展、教学经验交流、变异畸形病例等。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师。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部门: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6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85/R
邮发代号: 4-38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4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96.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7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解剖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633
- 国内刊号:31-128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新形势下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体会和对策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我校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班教学,6个同学一个解剖小组,在每堂课开始时,老师首先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剖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尸体来源的限制及教学时数的减少(由原来的72学时减为现在的48学时),由原来的6人一组增到14人一个解剖小组,致使学生动手......
作者:金建华;邵华信;陈成春 刊期: 2007- 03
-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设想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体解剖学教育逐渐显示出和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积极推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和体会.......
作者:马腾;刘学政;王小飞 刊期: 2007- 03
-
Ca(OH)2饱和的乙醇碱液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
制作保留骨骼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通常采用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1]、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2]、混合腐蚀法[3]、自然腐蚀法和强碱高温腐蚀法[4].硫酸钙饱和液腐蚀法和次氯酸钠溶液腐蚀法对骨质的损害较大;混合腐蚀法和自然腐蚀法标本制作周期长,需半年以上,且污染周围环境;强碱高温腐蚀法,因碱溶解产热较高,细小血管铸型易被溶解或变形,制作出的血管铸型标本只能保留下粗干,不适用于要求精细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
作者:石小田;周小兵;李泽宇;刘畅;洪辉文;王兴海 刊期: 2007- 03
-
内耳切片标本制作
内耳制片的方法在有关组织切片技术的书籍中均有介绍,以火棉胶或石火棉胶双重包埋为主,多选用含汞的固定液,H-E片染,手续繁杂,不易切出较薄的标本.1984年曾小鲁等[1]用抽气等办法实现了常规石蜡包埋和H-E整块染色,效果较理想.多年来,我们应用了此方法,并做了些研究和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睿翀;林卡莉;吕军华;刘菲予;廖华 刊期: 2007- 03
-
大鼠淋巴瘘动物模型的制作
腹膜炎、严重烧(创)伤时,细菌移位(bacteriatranslocation)是造成脓毒症、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淋巴途径,细菌、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以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早在1948年Bollman就报道了大鼠肝、小肠、胸导管淋巴液的收集方法,但是该方法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差,收集淋巴量少,此后实验方法不断改进,其中Girardet1975年利用分流术和......
作者:冯永强;王德昌;王坤;冷向峰;肖虎;霍然 刊期: 2007- 03
-
右肾动脉异常一例
笔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肾动脉异常.现报道如下:右肾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经下腔静脉后方,在右肾门内侧,距右肾前面高处水平距离为42.5mm处发出4干;根据其与肾盂的关系将其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两干,其中上干又发出3个分支,1支为肾上腺下动脉,另1支经肾门入肾脏,为上前段动脉,后1支为不经肾门直接入肾的下段动脉,入肾脏处位于其前面下部,距肾下极距离为23.9mm,与肾内侧缘和外侧缘的距......
作者:陶伟;崔英健 刊期: 2007- 03
-
甲氧滴滴涕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MXC),属新型有机氯类杀虫剂,其杀虫效果明显优于滴滴涕,并且易于降解,因而已取代滴滴涕成为一种日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目前,在我国MXC也有生产和使用.但是近年来,MXC及其代谢物的毒性作用不断被发现.经研究已确认,MXC的毒性作用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生殖系统的毒性尤其突出.因而,对MXC的生殖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
作者:刘伏祥 刊期: 2007- 03
-
内分泌和旁分泌因子在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中的作用
内分泌和旁分泌因子调节着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和成熟.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卵泡进行体外培养来研究这些因子的作用机制.在卵泡体外培养中,经常使用啮齿类动物作为模型动物,其优势是培养时间短,例如小鼠卵泡的体外生长期为11~12d,但是人类长达85d;另外,啮齿类动物卵巢皮质较疏松,卵泡体积较小且数量较少,因此分离小鼠腔前卵泡就相对容易一些;从啮齿类动物试验中所得知的卵母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在人类试验中也得到了证......
作者:张杰;孙兴参;毛冠平;周佳勃 刊期: 2007- 03
-
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及GAP-43的表达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坠落、碰撞等原因,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发病有增多趋势.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已比较容易,但对视神经间接损伤的治疗争议较大,主要是在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选择手术时机上存在分歧[1~3].鉴于此,本实验通过建立与临床损伤相近的管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比较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对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为临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管内段视神经损伤提供实......
作者:鞠学红;刘光义;李晓双;李若葆;王金平 刊期: 2007- 03
-
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脊数的比较分析
肤纹(dermatoglyphics)是灵长类形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有关灵长类肤纹的研究较多,作者曾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的花纹强度进行了详细的报道[1],但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太行山猕猴肤纹脊数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相应花纹区肤纹脊数的比较研究,获得较为详实的资料.......
作者:胡春红;史留功;赵晓进 刊期: 2007- 03
动态资讯
- 1 一种新型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研制
- 2 在组织学胚胎学 PBL 教学中早期培养学生对临床的兴趣
- 3 水通道蛋白-3在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表达
- 4 枕骨髁解剖及后路枕骨髁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 5 磷脂酰丝氨酸/陈皮组合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
- 6 胎儿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c-fos的表达
- 7 淋巴滤泡中补体成分沉积的意义
- 8 第二趾主要血管神经断面的解剖观察
- 9 结扎输出小管前后小鼠附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
- 10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体质量的性差与排序
- 11 正常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磁共振对比
- 12 基于 PBL+连锁式双语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
- 14 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 15 人脑断层透明标本的制作
- 16 双侧面动脉变异一例
- 17 生姜透皮帖对运动病大鼠脑内酶学变化的作用
- 18 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生后小鼠肾发育中的表达
- 19 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脊髓后角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 20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学的改革